互联网理论的作业
互联网理论的作业
第一章 概论作业
1. 什么是协议,什么是算法?
- 协议: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的集合,它规定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所代表的意义。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。
- 算法: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,算法通过有限的步骤,解决特定的问题。
2. 在20世纪60年代,为什么共享计算资源是最重要的?当万维网出现时,因特网应用发生了什么转变 ?
在20世纪60年代,因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限制,计算资源十分珍贵,所以共享计算资源是最重要的。当万维网出现时,计算机互联成为了非常便利的事情,所以数据交换成了因特网应用的主要功能。
3. 简述互联网的报文模式和流模式,和建立“连接”有什么关系?
报文模式是面向非连接的,流模式是面向连接的。所以,使用报文模式发送数据包,主机之间不需要建立连接,使用流模式发送数据,则要进行连接的建立。
4. 什么是点对点通信,什么是端到端通信,在互联网中分别用什么协议完成?
- 点到点协议针对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来说的,负责直接相连的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,一个节点接收到了数据包,就把它发送到相邻的下一个节点上,就是点对点通信。因为点对点通信在网络层,所以由IP协议完成。
- 端到端协议针对传输层来说的,负责把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,其中会跨越很多个结点,端到端通信建立在点对点通信的基础上。因为端到端通信在传输层,所以由TCP或者UDP协议完成。
5. 学习观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《信息社会传奇:计算机网络》1、2、6讲(http://www.icourses.cn/viewVCourse.action?courseCode=10574V002),浅谈人类社会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关系。
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,现在已经进入信息革命时代。农业革命是通过技术提高农作物等生产效率,逐步提高和保障人类的温饱问题;工业革命也是通过技术提高工业消费品等生产效率,满足人类物质生活品质提高的问题;信息革命还是通过技术来提高人类精神生活品质。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主要是解决物质生产和交流的效率问题,信息革命主要是解决知识生产和交流的效率问题。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,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。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形态的改变非常显著,强烈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,对文化与价值观念甚至语言的演变同样具有巨大影响。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乃至占领。语言的演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。放眼当今世界,正是凭借对网络空间的掌控,一些经济文化大国通过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宣扬与传播,悄然侵蚀着他国的传统文化。
互联网将改变传统行业的形态,而传统行业自身又很难产生出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新机制。网络购物不是百货大楼发起的;新媒体的出现不是源自于传统纸媒体;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不是卡达公司的本意;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社的强项;互联网金融业不是传统银行的发明;MOOC的发展也不会是以传统大学为主。互联网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将不断提升,第一阶段为信息互联,主要是解决人类知情权的平等;第二阶段为消费互联,为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方便;第三阶段为生产互联,服务于人类就业和事业发展;第四阶段为智慧互联,帮助人类实现对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;最终发展成为生命互联,满足人类健康长寿的愿望。
2.1 NAT作业
1. 说明为什么NAT使用能大大节省因特网地址?
NAT协议是网络地址转换协议,在路由器上安装这个协议,就可以保证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外部IP地址,而其他主机可以使用本地地址,当主机需要通信的时候,在NAT路由器上将本地地址转换成外部IP地址即可,这样就节省了IP地址。
2. 说明NAT是否是网络协议,为什么?
NAT不是网络协议,因为NAT协议不参与信息的交换,它只负责将本地的主机地址转换成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IP地址。
3. 说明一个有数百台PC的学校校园网只申请到6个因特网IP地址,如何访问因特网和外部访问学校官网。
这些主机可以分成6组,分别对于6个IP地址,给每台主机配置一个私有地址,然后通过NAT协议转换后,用其中一个因特网IP地址连接到因特网。当外部访问学校的官网时,定位到官网服务器所在的主机,连接到那台主机。
4. 简述NAPT实现同一IP地址的负载均衡的原理。
外网到内网服务器的访问,表的静态记录项,通过服务端口区分不同服务器的访问。当接受外部主机的请求时,根据已有的NAPT表,把全局地址翻译成不同的内部地址,建立与内部多台主机的连接。
2.2 DHCP作业
1. 请简述自举配置协议BOOTP要解决什么问题?
路由器、计算机等开始工作时都要经过初始化参数设置或配置的过程。
协议没有配置前,用什么协议交互数据?
在不知道路由器地址前,怎样和路由器通信呢?(怎样获取地址掩码、默认网关地址 ?)
2. 请简述DHCP 协议在BOOTP基础上主要改进了什么?
BOOTP 在工作前需要在服务器上配置相关主机参数数据库,且是固定设置值, 只能满足小区域固定 IP 配置的 PC 静态接入网络要求。但对大区域和不固定 IP 配置的用户就无法满足。DHCP在 BOOTP 基础上扩展改进,提出自动获取 IP 地址分配机制,实现即插即用的联网。
3. 请列出在使用BOOTP协议前,一台计算机在利用网络启动之前,必须在本地需要具有什么协议与参数。
需要ICMP协议,需要MAC地址,然后通过报文获取主机IP地址,以及地址掩码,还有默认路由。
4. 比较使用绑定方案地址分配协议和DHCP动态地址分配协议,哪个更适用于广域网?
DHCP动态地址分配协议更适合广域网。DHCP对计算机入网的动态配置信息,不需要管理员对配制数据库的修改。DHCP首先随机广播发送发现报文,减少冲撞,在确认DHCP服务器后再发送请求报文;而且通常对获取的DHCP服务器地址在系统中永久保存,以后单播请求,可大大减少网络业务量。
2.3 路由协议作业 1
1. 路由器中路由协议和路由算法各自完成什么作用?
- 路由协议是一种指定数据包转送方式的网络协议,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转发接收到的数据。路由协议指定转发策略,减少网络管理员工作量,并且管理、维护路由表。路由协议可以让路由器自动学习到其他路由器的网络,并且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自动更新路由表。
- 路由算法是提高路由协议功能,尽量减少路由时所带来开销的算法,在出现不正常或不可预见事件的情况下必须仍能正常处理。
2. 什么是跳数?RIP协议为什么将最大跳数设为16?
跳数是到达目的网络经过的路由器数。RIP路由协议设置最大跳数为16跳是因为可能形成环路。
3. RIP协议工作的基本思想,主要问题在那里?
“坏消息传得慢”,故障或网络变化时,收敛速度慢。
由于目前因特网非常大,如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知道所有网络的可达方式,完成路由器间很大量的的信息交换、大表的路由计算是不现实的。
4. 目前网络路由协议主要考虑的哪些要素?
- 目前因特网非常大,路由表不能太长;
- 路由选择的可扩展性问题,需要找到路由协议和路由表中存储的记录项规模的有效方法;
- IP地址利用问题,确保IP地址空间不会过快消耗完。
2.3 路由协议作业 2
1. 简述互联网为什么要定义自治域AS,解释为什么要分层路由。
- 自治域将整个计算机网络分成了很多个小的网络,这样在这些自治域内部,只需要保证内部的主机的IP地址唯一就可以了,不必让每一台主机都有因特网的IP地址,节省了IP地址。
- 每一层路由都执行不同的功能,这样方便管理和维护。
2. RIP与OSPF协议主要特点,各自处理的自治域规模一般多大?
- 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,而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。RIP非常适合小型网络,它易于理解和配置,同时几乎所有路由器都支持它。但是 RIP的跳数限制为16,超出该距离则无法访问,限制了网络的规模。OSPF为了弥补RIP的缺点,但是当网络中添加了更多路由器时,它无法扩展。而OSPF缺乏可扩展性使其不适合在Internet上进行路由。
- RIP的跳数最多为16跳,但是OSPF则没有限制。
3. 简单说明IGP和EGP协议主要区别。
- BGP一般用于大型网络,可容纳的路由信息更多;而IGP协议,对于路由条目的存储量是有限的;
- IGP是内部网关协议,在AS内部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;BGP是边界网关协议,在AS之间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;
- IGP的设计重点是对路由的学习与交换,发现路由等,而BGP的设计,主要是为了控制路由的传播,即进行路径选择,BGP有丰富的选路策略,与其说BGP是一个路由协议,倒不如说BGP是一个路径选择协议;
4. 简述自治域划分与因特网主干网、区域ISP和用户接入网的关系。
- 因特网主干网只能转发数据包,它们不直连终端。
- 自治域划分将自治域分成了多个自治域,每个自治域都有不同的功能。
- 区域ISP是服务提供商,对IP地址进行管理。
- 用户接入网是相对主干网来讲的,它们直连用户终端。
5. BGP协议是否一定能提供最佳路径,为什么?
BGP协议不是一定提供最佳路径,BGP协议是路向量路由协议,这是因为BGP在发布到一个目的网络的可达性的同时,包含了在IP分组到达目的网络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AS的列表,不一定是最佳的。
6. 简述因特网的实际结构和特点,试中国因特网可能的基本组成结构。
ChinaNet 是国内计算机互联网名副其实的骨干网。ChinaNet 骨干网的拓扑结构分为核心层和大区层。核心层由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沈阳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和西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,提供与国际Internet互联,以及大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路。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个核心层节点各设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与国际互联网相联。